1.赏赐丰厚
“先登”即在攻城中率先攀登,这与冲锋陷阵一样都是最危险艰苦的战斗。也是战场赏赐最多的荣耀之一。《六韬》中就曾描述古代军人“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
无论是哪支军队,在军功赏赐上都有一条铁律“先登者上赏”。
中国的军制整体经历了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即从人人都要当兵服兵役转变为军队职业化,设立一些常备军,这虽然是经济进步带来的结果,但也反映出在古代中国,当兵并不是一个最优的职业选择。
这是因为,当兵非常的辛苦,经常面临生命危险,而且军饷不多,还时常需要家中准备各种生活必需品。所以,当时的当兵就好像今天的博彩一样,一定会有人通过这个途径翻身,获得大量财富,提升阶级,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输家。
所以,为了激励军士完成危险任务,会在特殊战斗和荣耀上给予额外的重赏。 汉代兵书《黄石公三略·上略》亦引《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 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2.实现阶层跨越和提升
在封建统治时期,爵位一直都是统治者最不愿给出的奖赏。因为爵位具有世袭性,赏赐爵位可能会造就一个新的家族,最终威胁皇权。正因如此,爵位也就成了普通人最想要的奖赏。在一定时期,甚至出现了高品级官员因为没有爵位而被嘲笑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况下,当品级到达一定阶段后,也会授予一个虚爵。
从国家角度来说,爵位实际上是“硬通货”,有爵位者即便犯罪也会被从轻处罚,还可以荫庇家族后辈。
而“先登”的战功,有时候就可以获得爵位的赏赐。
例如,清朝明确将先登作为衡量八旗官兵军功高下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八旗官兵直接授爵的依据。早在天命六年五月,康古里额附攻辽东城时,就以“竖梯先登,故擢为总兵官”。同时,清朝有例“职官阵亡者子孙袭,兵士阵亡者妻子受赏。”然而,对于冒死先登者,则不论其地位身份,皆授以世职。
即便是出身不好的护军、披甲人等,若有先登之功,仍准世职加身。
3.先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精英军队
在大多数情况下,先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精英军队。是在军队将士当中考察选拔勇猛健壮、武艺高强之人,组成精锐分队。这支军队,无论是兵甲武器还是个人能力,都优于其他普通士兵,所以他们攻城时,如果攻的是一座没有护城河或高大坚固城墙的城池,攻城相对容易。
4.古代攻城是一场精密的战斗
攻城战是古代伤亡最大的战斗种类之一。为士兵的生命安全,减少战损,中国古代攻城守城各种器械频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攻城战中,并不是直接进攻,而是先尽可能的收集信息。例如:主帅的作战偏好、城中军种的分布、人口数量、粮食数量等,并使用巢车、望楼车等兵器侦察敌情,寻找可能的漏洞,再根据这些信息制造尽可能多的攻城器械。
其次是派间谍入城,探明城内情况后决定攻城的时机和方式。
最后才是结合敌我双方的力量和战场形势,使用火力摧毁敌方的防御工事,充分发挥各兵种所长,进行攻城。在战场胶着的情况下,如果需要鼓舞士气,才需要用“先登”来奖赏激励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