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化】东汉 | 古代皇帝为何如此信任宦官?<p>1.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p>
<p>作为皇帝的侍从,宦官的权力完全来自皇帝。对于皇帝来说,宦官掌权就是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虽然前期需要分出一部分皇权作为本金,但是这部分权力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即便这项投资失败,皇帝也能够收回这部分本金,于皇权并没有太大的损失。而宦官因为权力来源于皇帝,所以与其他身份集团如大臣、宗室等都是完全对立的,想要延续权力带来的荣耀,就必须完全效忠且只能效忠皇帝。</p>
<p> </p>
<p>2.宦官没有直系子孙后代,权力无法继承</p>
<p>因为身体原因,宦官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们没有为子孙后代奋斗的动力。同时因为社会观念,宦官不再被原来的宗族所接受,所以他们所掌握的权力,是“终身制”而不是“世袭制”的。</p>
<p>在中国古代的宗族社会中,个人很难脱离宗族,不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心理上,都需要报团取暖。但是宦官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在入宫的时候就从社会身份上脱离了原有的宗族,从之前的“某家子”变成“皇家奴仆”,又因为生理原因无法孕育后代,不需要让宗族庇护自己后辈,自然也就不会给宗族太大的支持,从而在心理上和原有的宗族割裂开来,不会为宗族谋利益。此外,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宦官是一种受鄙视的职业,甚至有“太监不能入祖坟”的说法。因此,宦官自入宫后,就从心理上和社会关系上完全与原家族分离,自然也不会执着于用权力为宗族谋利。这样一来,即便宦官权力过大,也只要等到他自然死亡,权力还是会回到皇帝手中。</p>
<p> </p>
<p>3.宦官大多数出身平庸,由皇家教养</p>
<p>为了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正,宦官入宫时都要“净身”,这在封建社会被视为男子的“奇耻大辱”,只有贫苦之家的男子在走投无路之时才会做出这种选择。此外,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净身”这道关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熬过,相较于成年人,第二性征未发育完全的少年存活的几率更大,所以大部分宦官都是幼年之时因家境贫困被迫入宫成为内侍。</p>
<p>这些少年人在入宫时,三观并未形成,皇家在招收他们之后也会给他们安排一定的课程,其中自然少不了对皇家的忠诚教育。久而久之,这些由皇家教养长大的少年,自然会将忠君铭记于心。</p>
<p>4.宦官身份低下,没有系统完整的晋升体制,升贬全凭皇帝喜好</p>
<p>宦官本质上来说就是皇帝的奴仆,作为唯一的主人,皇帝对于他们可以任意处置。</p>
<p>虽然历朝历代对宦官的品阶有一定的规定,但并没有完整的法律和晋升机制,因此宦官的升贬完全凭皇帝的喜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这意味着皇帝可以随时收回赐予宦官的权力,而不用担心功高震主。</p>
<p> </p>
<p>5.宦官活动范围有限,不能长期远离皇帝身边</p>
<p>由于科技手段的不发达,封建王朝皇帝的控制力通常无法有效的到达边疆,也就有了“天高皇帝远”的说法。这也是皇帝对很多封疆大吏生出疑心的重要原因,长期在远方的实权者,在皇权的真空地带确实很容易滋生出私心。</p>
<p>但是宦官与封疆大吏不同,由于他们本质身份仍然是皇帝的奴仆,日常的活动范围也是在皇帝身边,所以这就限制了宦官无法离开皇帝太远或者太久。他们需要通过侍奉皇帝来稳固地位,也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外。</p>
<p><a href="http://www.renrendonghua.com/filmlist"> <img src="http://ocs.21teacher.com/dir-image/2020/11/16/baa9e77137024ce2b1cb66bc870bf627.jpg" alt="中华上下五千年" data-v-0140052e=""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