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宗室子,汉安帝的继位之路并不顺利。虽然掌权的邓太后力保安帝,但她的真实目的显然不是看好这个小少年,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母族谋利益,掌控东汉的政权。
汉安帝成年后,面对邓太后迟迟不肯归政的情况,汉安帝只能借助自己的乳母、宦官等势力与之周旋,直到邓太后去世后,汉安帝才成功打压下邓氏,掌握政权。
因为自然条件的变化,从东汉初期开始,各种自然灾害就频繁发生。但汉安帝在位时期,却是东汉最多灾多难的时期。
汉安帝在位近二十年,无年不灾。更有甚者,一年内同时遇到六种自然灾害。除了常见的水旱灾害,地震、大风、蝗虫、冰雹、瘟疫、饥荒、等屡见不鲜,而城墙倒塌,盗匪出没等人祸也接踵而至。可以说,除海啸和雪灾,汉代各种灾害在安帝时基本都有发生。总体来看,安帝时平均每3个月就要发生1次灾害,其频率之高也居两汉诸帝之首。
之所以汉安帝时期频频发生灾害,主要是气候原因。
“小冰期时代”指的是在一段温暖的时间过后气候显著变冷。在农业社会时,温度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时候,小冰期时代也是草原游牧民族疯狂进攻中原王朝的时期。
这是因为,在小冰期时代,全球的气温都有显著的下降。南方可能是从温暖变成凉爽,北方则可能是从严寒变成酷寒。温度下降带来的是粮食减产,偏偏此时人类还需要更多的热量和御寒衣物,由此带来的供需矛盾则迫使北方游牧民族在牧草稀疏的情况下南下侵略。
在小冰期时代的作用下,气温从温暖到寒冷,但这并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表现在中原地区则是气候十分不稳定。这也就是东汉时期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而连年的灾害,国家必然要分出一定的精力用于救灾,但是今年的灾害刚刚平息,转年又遇到其他灾害,政府积攒的实力在数次灾害中逐渐减少,最后难以完美解决。今年无法解决的灾害推到来年,使得伴生灾害逐渐影响到更多地方,最终造成不可挽回之势。
凭借前期的积累,汉安帝时期虽然年年灾害,但是政府还有余力进行救灾。但过多的精力用于对抗灾害,也使得汉安帝疲于应对外部叛乱和内部上层争权,放任了东汉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生长。
因此,到了末期,随着小冰期时代的完全降临,自然灾害加上政府的无力,最终导致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硝烟滚滚。
作为帝王,汉安帝在能力上确实逊色于先代雄主,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失败除了东汉戚宦之争的人祸,更多还是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天灾。谥号称“安”,偏偏处在东汉灾害最多的时期,也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