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缘过分疏远
首先是血缘问题。东汉延续195年,共有14位帝王。虽然这些帝王都是光武帝刘秀的子孙,但是因为出现过几次继位的危机,所以这些皇帝并非均是父子相传。例如,汉殇帝襁褓中去世,皇位由宗室子继承。而数位太后的掌权又造成皇位继承的混乱。所以东汉所传的14位帝王,由于血脉关系的变化,很难有宗室单纯的因为血缘关系的亲近而去匡扶汉室。
2.宗室能力不足
东汉吸取了西汉七国之乱的教训,同时又因为光武帝时期有能力竞争皇位的皇子只出自两任皇后,所以在汉明帝继位之后,对于郭后一系,给予了非常大的打击,想要彻底断绝掉这些皇子继位的可能。所以,从汉明帝、汉章帝开始,皇帝加大了对宗室的控制力度,不但在军事、财力上面作出限制,甚至连宗室的思想也要控制。接连的打压之下,宗室的实力其实就非常薄弱,不但难以对皇权造成威胁,甚至连宦官和外戚也不如。而从东汉中后期开始,执掌朝政的多是宦官和外戚,宗室难以掌权,自然就无法发展势力。所以到了东汉末期的时候,宗室的能力比较薄弱,并没有扶持皇室的能力。
3.东汉皇室对宗室的削弱,扶持皇室利益不足
到了东汉末期,并不是所有的宗室都没有一战之力,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轻易放弃,也有一些宗室做出过努力,但之所以无法凝聚,是因为以宗室的身份来扶持皇室的利益不足以让他们压上全部身家进行这一场生死之战。
首先,从中后期开始,东汉的朝堂基本就是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而宦官的背后是皇权,外戚的实质是世家,所以在东汉后期,与其说是宦官败给了外戚,不如说是皇帝没能战胜世家。而世家多年的联姻通婚,利益交换,掌握着国家很大一部分经济和军事权力。
宗室本身实力就小于皇帝,更何况是对上联手的世家。敌方很强大,而自己非常弱小。除非有足够的利益,才有可能拼死一搏。
但显然,在东汉的体制下,宗室扶持皇室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卖。
首先,宗室的身份就是非常尴尬的。因为同姓,所以宗室是有皇位继承权的,这也就注定皇帝必然对其进行防备。即便宗室联合起来,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保住了皇室,战后的封赏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封赏过薄会寒了宗室的心,甚至难以抵消宗室的付出;可若是封赏过厚,在“蛋糕”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封赏宗室,必然要剥夺原属于世家等的利益。而且,宗室快速成长,必然又会成为皇权的另一个威胁,给后世带来矛盾。
而宗室显然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在乱世中自然以保全自身为上策,而不是拼尽全力拥护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