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放映厅
人人动画平台自制的大型中国历史故事动画剧集
【帝王起居注】 | 为什么西方王室经常出现绝嗣的现象而中国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
<p>1.衡量标准不同</p> <p>如果仅仅把“绝嗣”定义为现任皇帝没有可以继承皇位的亲生子女,那么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皇室都曾出现过许多绝嗣的情况。但在判断皇帝是否绝嗣的问题上,中西方存在很大的价值差异。</p> <p>封建时期的西方,尤其是英国,绝嗣的标准是“没有合法的男性继承人”。而中国古代,绝嗣的标准要宽泛很多,是指没有亲生子和嗣子。所以在中国的衡量标准下,除了少数少年夭折的帝王外,只有明武宗最具有代表性。而且,即便是明武宗,他的绝嗣也仅限于他个人,而非整个明王朝。</p> <p>2.婚姻观念不同</p> <p>中国很早就有了“人伦”的观念。在男女婚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规定了以“同姓不婚”等为代表的婚姻规则。当皇帝娶后纳妃时,通常都会选择朝中大臣之女。由于大臣们的变动频繁,和皇室联姻的机会有限,因此,除了汉朝、清朝等少数朝代之外,后妃们和皇帝之间大多没有特别亲密的血缘关系。</p> <p>而西方为了保持贵族血统的纯正,皇室的婚姻对象只能选择本国或者其他国家的贵族,受限于婚姻规则和地理位置,西欧各国皇室在长期的通婚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血缘关系。而且西方不排斥表兄妹甚至堂兄妹结婚,这使得他们成婚生下的孩子在基因方面存在更大的风险,从而影响后代的寿命和生育能力。</p> <p>3.继承人选择范围更大</p> <p>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国王只能同时有一位妻子,只有妻子生下的孩子才是合法的,并拥有继承权。即便国王有其他的女性伴侣,这些女性也只能作为情妇,她们生下的孩子被视为私生子,没有皇位继承权。但中国不同,中国虽然也遵循一夫一妻制,但是帝王可以同时拥有无数的妃嫔作为妾室,他们生下的皇子虽然属于“庶出”,但是也拥有继承皇位的权力。</p> <p>在特殊情况下,中国的皇位继承人除了儿子,还包括弟弟、侄子、孙子、养子、嗣子等。所以,相较而言,中国的皇位继承人选择更为广泛。</p> <p>4.宗族观念和民族观念</p> <p>中国的皇家也是一个宗族。即便遇上皇帝没有亲生孩子,他也可以从自己的兄弟、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等分支选择合适的孩子来过继。过继的嗣子拥有和亲生子同样的权力和义务。若是皇帝在中老年时无子选择过继儿子,那他身后的香火也有人供奉,不算绝嗣。</p> <p>中国人自称为“汉人”、“唐人”等,这表明中国的民族观念形成较早。在朝代的更替中,如果是汉人推翻了汉人的统治,对于下层百姓来说,他们并不会认为民族传承出现的断绝。有些时候,后面的王朝对前朝的皇室后裔并不会赶尽杀绝,甚至照顾有加,在朴素的民族观念中,不算绝嗣。</p> <p>相较之下西方情况则有所不同。以英国为例,如果出现了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他们的继承法会将爵位和财产分开,分别交由顺位继承的男性继承人和女儿。这样一来,虽然爵位能够传递,但获得爵位的男性继承人和原本的国王并没有直接血亲关系。</p> <p>5.大臣的影响</p> <p>在中国,妃嫔的母家不但可以获得皇家的庇护,将来的外孙也可能继位或者封王,给家族带来更大的利益。而在西方,即便女儿成为国王的情妇并诞下孩子,这个私生子不但无法为家族带来政治利益,还会消耗家族的金钱财富,于家族有害无益。</p> <p>因为牵扯到自身利益,中国的大臣们非常关注皇帝的子嗣数量,并会建议皇帝广纳嫔妃,多生子嗣,而西方大臣则对国王的子嗣数量没有那么在意。</p> <p> </p> <p><a href="http://www.renrendonghua.com/filmlist"> <img src="http://ocs.21teacher.com/dir-image/2020/11/16/baa9e77137024ce2b1cb66bc870bf627.jpg" alt="中华上下五千年" data-v-0140052e="" /></a></p>
四维
【社会风化】 东汉 | 缑玉免死案:发生在东汉时期的《第二十条》
<p>2024年的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斩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同时也引起社会对于“正当防卫”的激烈讨论。其实,早在东汉时期,当时的读书人就争取过类似的权利。</p> <p>东汉时期,陈留郡黄县有一女名为缑玉。在她得知杀死自己父亲的凶手竟然是丈夫的族人后,愤而杀死对方,为父报仇。缑玉很快就被逮捕,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县令梁配也依法将其判处死刑,押入大牢等待问斩。</p> <p>“杀人者死”,这是古代刑法的通例。因此县令判处缑玉死刑,完全是符合律法的。当地虽然有不少百姓对缑玉抱有同情,但也无法罔顾事实。在如何处理缑玉的问题上,看到百姓激烈的讨论,县令梁配也陷入了困局。</p> <p>当时年仅十五岁的儒生申屠蟠,听说缑玉的经历后十分同情,他认为缑玉虽然犯罪,但有容情之处,于是在仔细了解事情经过并翻阅过往文书之后,申屠蟠来到县衙为缑玉陈情。</p> <p>东汉重视儒学,县令梁配对于申屠蟠的儒生身份也比较尊重,恰逢申屠蟠为缑玉求情的行为也符合他的内心所想。于是,梁配十分郑重的接见了申屠蟠,想看他如何能帮缑玉脱罪。</p> <p>申屠蟠认为,儒家重视孝道,缑玉为父报仇正是“孝”的体现。如果处死缑玉,那就表明国家不支持孝道,和东汉“以孝立国”的宗旨背道而驰。而且犯罪不应该仅关注他的行为本身,还应该考虑他的主观动机,也就是“原心定罪”。因此,不应该判处缑玉死刑。</p> <p>听了申屠蟠的话,梁配十分动容,但是还有所犹豫。申屠蟠见状,又提出此时正值清明,而汉代法律规定冬季才执行重刑,春季则应该赦免罪犯或允许其出钱赎罪。有了法律条文的支持,梁配最终下定决心,免除了缑玉的死罪。</p> <p>缑玉免死一案流传甚广,梁配的判决也成为佳话。虽然此案在当时并没有改变法律规定,但作为成功的判例,它对之后的刑事判决产生了影响。</p> <p> </p> <p><a href="http://www.renrendonghua.com/filmlist"> <img src="http://ocs.21teacher.com/dir-image/2020/11/16/baa9e77137024ce2b1cb66bc870bf627.jpg" alt="中华上下五千年" data-v-0140052e="" /></a></p>
四维
【世家列传】东汉 | 跋扈将军
<p>汉顺帝去世后,朝政由其皇后梁氏把持。梁太后有宠但无子,只能选择虞美人所出的汉冲帝为皇位继承人。因为虞美人家世低微,无法与梁氏抗衡,所以在汉冲帝继位后,梁太后扶持其兄长梁冀,兄妹二人共同掌握了汉朝的政权。</p> <p>梁冀无才无德,但野心十足。在汉冲帝病逝后,为了避免手中的权力被分化,他在征求梁太后的意见后,扶持宗室刘缵登基,史称汉质帝。</p> <p>汉质帝继位时不过八岁,但他十分聪慧。对于梁冀在朝堂上的专横行为十分反感,认为他性格跋扈,德不配位,想要收回他的权力。</p> <p>但汉质帝毕竟年龄还小,并不了解梁氏兄妹在朝中的影响力。看到大臣们要求限制梁冀权力的折子时,他以为找到了同盟。于是,在一次朝会上,汉质帝公开指着梁冀说,他是跋扈的将军。</p> <p>这句话让梁冀十分不快,由此对汉质帝起了杀心。尽管梁冀自负于自己的权力和在朝中的地位,但大臣中还是有太尉李固这样不服从他的人。梁冀担心汉质帝公开表示出对自己的不满后,会引起大臣们的一致反击,于是便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汉质帝。</p> <p>由于梁太后在宫中的权威,梁冀很轻易的就将手伸到了宫中。他买通汉质帝身边的侍从,让他们在汉质帝的饮食中下毒。</p> <p>毫无防备的汉质帝吃下带毒的饭食后,不过片刻便腹痛难忍。此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中毒,积极的想要寻求帮助。</p> <p>于是汉质帝急忙派人找到太尉李固,希望借助李固的力量保住自己的性命。</p> <p>一直在暗中观察的梁冀看到汉质帝的挣扎,为了防止李固的出现破坏自己的计划,也急忙来到了汉质帝的寝宫。面对汉质帝想要喝水以稀释毒药的做法,梁冀拦住了李固,假惺惺的表示现在喝水可能会导致呕吐,拦住了想要喂水的侍从。</p> <p>不过片刻,汉质帝毒发身亡。</p> <p>太尉李固棋差一着,没能救下汉质帝。在悲愤痛哭之后,李固试图通过问责侍候在汉质帝身边的太医,让他们供认是梁冀下毒杀帝。</p> <p>但无奈两人权势终究有不小的差距,李固并没有成功。</p> <p>梁冀虽然险胜,但宫中内外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是梁冀毒杀了汉质帝,只是没有证据。梁冀担心李固会调查出什么,因此对他十分痛恨。不久后,梁冀就寻了个机会,将李固免职后杀害。</p> <p> </p> <p><a href="http://www.renrendonghua.com/filmlist"> <img src="http://ocs.21teacher.com/dir-image/2020/11/16/baa9e77137024ce2b1cb66bc870bf627.jpg" alt="中华上下五千年" data-v-0140052e="" /></a></p>
四维
【上下五千年】| 为什么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进食,西方则主要靠刀叉?
<p>筷子是中国的发明,但刀叉却并非起源于西方。考古学家曾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七千年的骨刀。而餐叉早在新石头器时代就被发明并使用,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餐叉是距今5000多年的扁平形三齿餐叉。</p> <p>1.农业发展较早</p> <p>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以种植业为主,农业起源早。而欧洲农业起步较晚,早期以狩猎为主,后来保持渔猎及游牧习惯。</p> <p>因为较早的进入了农业社会,使得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谷物类食物占比越来越高。相较于刀叉而言,筷子更能适应谷物类食物制作的成品:如粥、羹、饼、面、米等。筷子和手相互配合,几乎能够完美的处理所有的谷物食物。相比之下,刀叉只能切割大块的肉食,更早进入农业社会的东方对刀叉的依赖逐渐减弱。从西汉时期开始,筷子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最主要的进食工具,并一直流传至今。</p> <p>2.中国习惯吃热食,而西方习惯冷食</p> <p>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证明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火了。火烤是人类最先学会的烹饪方式,而筷子能够方便的翻动食物,从火中取食。这一点刀叉虽然也能做到,但是不如筷子方便。随着中国人发明各种器具,水汆、蒸煮等烹饪方式也流传开来,在滚烫的热水中捞取食物,也是筷子更为便捷。</p> <p>而西方因为追求食材的本味,对食物的预处理通常简单很多。这使得很多端上餐桌的食物并不是完全熟透的。对于几分熟的牛排、肉饼等,刀叉显然能够更好的切碎食物,方便进食。</p> <p>3.制作材料和工艺不同</p> <p>就地取材是人类造物的基本法则,最早的餐具几乎都是由石头或者骨头制成的。相较于刀叉,筷子所需的工艺更加简单,使得筷子的材料从昂贵的玉石、象牙、青铜、金银到低廉的竹木都可以选择。而刀叉因为需要切割肉类,所以对自身的硬度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必须通过磨制来达到开刃的效果,这就使得具有一定硬度的金属成为刀叉最好的材料。</p> <p>我国自古以来竹木资源就十分丰盛,在人们掌握了用竹木制造筷子的技术后,普通百姓也能迅速用上低价的筷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筷子的普遍使用要比刀叉早。而刀叉是以钢铁为主要材料,中国古代铜铁资源比较紧缺,有限的金属矿石大多掌握在国家手中。而在西方,因为冶炼技术不够发达,十五世纪以前,西方人仍习惯用手抓饭。直到16世纪工业革命出现高潮后,钢铁材料得以广泛使用,西方的普通家庭才能用上刀叉。</p> <p>4.礼仪要求</p> <p>中国很早就注重餐桌礼仪。例如,在用餐时不可将夹过的食物放回餐盘中,用餐时避免用筷子指向对方,筷子不能敲击碗盘等。同时,在礼仪比较严苛的时代,女子被要求在将食物放入口中咀嚼时不能让外人看到。刀叉因为材质原因很容易和碗盘发出敲击声音,而刀叉配合使用则使得用餐者没有多余的手来掩住嘴巴。筷子则能凭借单手操作的优势让使用者腾出一只手来保持雅观。</p> <p>5.对食物要求不同</p> <p>中国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形、器”。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食物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手段,更上升为一种境界,将生活艺术化。中国的烹饪技术复杂,将食物在用餐前精细化。中式餐桌上的饭菜都已经事先处理成合适入口的大小块,用筷子夹取便可。而西方认为于食物而言,营养才是第一位的。西餐烹饪讲求膳食中营养素的含量及菜品的营养结构和营养价值,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因此上桌时块头都比较大,需要用餐者再次加工成方便入口的大小。</p> <p> </p> <p><a href="http://www.renrendonghua.com/filmlist"> <img src="http://ocs.21teacher.com/dir-image/2020/11/16/baa9e77137024ce2b1cb66bc870bf627.jpg" alt="中华上下五千年" data-v-0140052e="" /></a></p>
四维